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天兵在1917- 991.第991章 十年(下)(2/3)

文/马口铁
天兵在1917 | 本章字数:1940  | 天兵在1917txt下载 | 天兵在1917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梨园秋八零娇妻奋斗生活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贞观楚王回望大明笑今朝大燕欢歌武灵战国万事如易覆汉大唐第一狠人回到宋朝当暴君民国:横行上海滩,我小弟有点多
其实并不是特别好。之前说过了,因为搞集体农庄,因为大量的出口粮食,乌克兰甚至又一次出现了饥荒,当时国内对老托的政策是有相当大的反弹的。

而且要全面的工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按照老托这种压榨农民的搞法,并没有搞到特别充沛的资金。并且因为经济危机爆发,农产品出口的路子也走不通了。这根本就是一个死循环!

可老托还不能承认失败,更不愿意放弃全面工业化的既定国策,那么怎么办?似乎也只有李晓峰的这个办法能试一试了。反正某人也说了,引进外资不是放任外资在国内肆虐,而是更合理的利用它们,已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吸引外资的领域不能是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比如金融、石油、煤铁以及交通这些领域。

反正当时中央全会讨论了一个星期,才由列宁拍板先试一试,而头一批试点就是汽车和机械制造领域。比如现在李可夫跟李晓峰主要要谈的就是这两个领域。

在1928年,由李晓峰牵头,同美国的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取得了联系,双方意向在苏联合资建立一个年产拖拉机5万台的拖拉机厂。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不过也应了那句好事多磨的话。这份合作协定因为某些方面的干扰,一直都没有真正落实。

为此,李晓峰不得不三天两头的在外交人民委员会、商务人民委员会和重工业人民委员会部以及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跑来跑去。这一跑就跑了一年多,直到今天上午,这份意向最终才变成合同草案。

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和商务人民委员,李可夫需要最后审视这份合同草案,直到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能提交给列宁签字。而李晓峰之所以来见他,恐怕就是防止李可夫在最后的时刻又耍花样。

不过,李可夫真心没有耍花样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可夫其实是支持同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合作的。原因很简单,作为布哈林的小伙伴,他也是相当的重视农业生产,哪怕布哈林跟托洛茨基有分歧,但是对于提升俄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好事,还是愿意开绿灯的。

不得不说,俄国的农业实在是太落后了,不少地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水平,甚至连乌克兰这种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农业生产力也是极端的低下,大部分耕种依然采用畜力,机械化水平异常的低。

而更搞笑的是,在确定全面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既定国策之后,老托对农业基本上就忽视了。真心是当农民是取款机,只想着怎么从农民那里弄钱,至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准,嘿嘿,对不起,咱们没那么多外汇,宝贵的外汇要留给引进重工业用!

然后呢?然后就悲剧了,因为农业太落后,导致俄国的农业“商品率”极低,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农产品的生产代价太高,大部分的粮食农民自己留着果腹了,根本走不上市场。农产品进入不了市场,自然也就变不成外汇,再接着就是发展工业的资金也就没有着落。

总而言之,等问题暴露了,政治局才忽然发现拖拉机这玩意儿真的是相当重要,不完成农业的工业化,国家的重工业化几乎也无从谈起。

其实,政治局之前是相当重视拖拉机和农业的,比如在1919年,在内战最激烈也是最关键的当口,列宁就说过:“如果我们明天能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供:‘我赞成康姆尼(共产主义)’。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战胜国际资产阶级,必须迫使它给我们这些拖拉机,或者必须把我们的生产率提高到能自己生产制造拖拉机的程度!”

不光是导师大人,铁面人捷尔任斯基在1925年也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为了巩固工农联盟,需要建立一个巨大的拖拉机制造厂!”

不过在老托要求重点发展重工业的路线获得通过之后,拖拉机就被忘记了,只有李晓峰一直在坚持要首先建立拖拉机厂。当然,某仙人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知道政治局会掉坑里,更关键的是因为当时的红军,尤其是倡导机械化的图哈切夫斯基、乌博列维奇和特里安达菲洛夫三人是不断地在某仙人耳边嘀咕:“我们要拖拉机,要大量的拖拉机!”

那么这三位为什么这么喜欢拖拉机呢?原因很简单,苏联恶劣的基础设施建设简直就是军队的噩梦,尤其是对炮兵而言是噩梦中的噩梦,为什么内战红军士兵不喜欢大炮,原因就在于实在是太难伺候了。畜力根本满足不了牵引大炮的需求,而且俄国也没有那么多畜力(骑兵占了),至于汽车,这玩意儿太高大上了,俄国没有这么多汽车。

而拖拉机这玩意儿不错哈,操作简单、比普通卡车的牵引力强太多,价格还便宜,简直是炮兵的福音啊!

于是乎为了达成建立机械化军队的目标,图哈切夫斯基他们就盯上了拖拉机,以至于俄国从国外进口以及本国生产的拖拉机相当一部分都被红军要走了。甚至,那三位还说数量不够,最好是再弄个两三万台才马马虎虎凑合了。

刚性的需求就迫使李晓峰不得不帮着想办法,而且他也有一番小算盘,谁说拖拉机厂就只能生产拖拉机了?苏联的拖拉机厂在二战中可是能文能武,生产坦克装甲车是不在话下。如果能够提前在乌拉尔地区建立一个产能巨大的拖拉机厂,万一苏联在二战初期又悲剧了,不是不用像历史上一样忙着紧急搬迁了吗?


状态提示: 991.第991章 十年(下)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991.第991章 十年(下)(2/3) 返回《天兵在1917》目录下一页:991.第991章 十年(下)(2/3)(快捷键→)

推荐阅读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抗战之烽火燃血军工科技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色莫斯科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水浒话事人帝国第一驸马戎唐大国军舰我的谍战岁月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