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逆流伐清- 第七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2/3)

文/样样稀松
逆流伐清 | 本章字数:1914  | 逆流伐清txt下载 | 逆流伐清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琥珀之剑跟着公子混仙路傲世丹神南有栖枝极品竹简梅花灿武侠之唯我独尊重生西游之最强皇子完美女仙大开眼戒自九叔世界不朽从陈桥到崖山
让人想融入其中。一种忍耐的韵味,一种大彻大悟的东方的哲理,一种内含的秀丽。一种懒洋洋的万古不变的宁静,令人玩昧,令人赞叹,令人羡慕。

而朱永兴正坐在湖边的椅子上,静静望着这恬静的景色。半晌。他轻轻抿起了嘴角,战争早晚会逝去,而常被认为是单调枯燥的东西,只有这安宁平静的生活,才是人们想要的主题吧?

万岁,陛下。圣上……嗯,名头不少,却并不让朱永兴感到多么得意。一个高高在上,几乎是不会有朋友的孤独者啊!

“方爱卿啊——”朱永兴思虑已定,对方以智开口说道:“科学院呢。先以钦天监的名义成立起来,但研究项目还是先是先紧着民生方面,比如水利,比如良种,比如各种实用机械的改进,要见效快、周期短的项目。至于天文、物理,以及编译综合百科全书,还是等到天下安定后再说吧!”

明末清初。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相当高度的便要数桐城人士方以智了。他不仅饱读诗书,且酷爱自然科学知识。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借着西学东渐的风潮,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可谓是一位难得的科学家。

政治制度的变革。朱永兴很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强国不可或缺的方面。在到处都是之乎者也的文人中。方以智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引起他的注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朱永兴当然知道科技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且不能急功近利。特别是基础研究,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甚至是可笑的,就象要探究“绿草为什么会绿”一样的荒谬。其实科学研究便是如此,所进行的或许有实用价值、或许没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并非没有什么意义。而正是由于好奇心永不满足的实验,对许多问题进行废寝忘食的探索,才使下一代或下几代有可能出现技术上的奇迹。

没有亨利?卡文迪什和迈克尔?法拉第,托马斯?爱迪生就不可能发明白炽灯泡。原子弹所以终能成为现实,是由于艾伯特爱因斯坦在几十年前出版了一本晦涩难解的著作,提出了一个在当时完全无法实际应用的理论。

但现在正在为北伐而积蓄财力物力,要满足各方面的经费需求,便有实际上的困难。只能是选择重点,分清先后。

方以智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正因为如此,他对朱永兴所提出的项目一下子还不能确定重点。

“微臣愚钝,还请万岁明示。”方以智躬身请教。

朱永兴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展颜一笑,说道:“便从纺织机械的改进开始吧,若能提高效率,不仅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还能解放出更多的人力。”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则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所以,朱永兴所提出的从纺织作为突破口,并不是心血来潮,信口胡说。

方以智领命,但却并未立即告退。他委婉地表述,想知道朱永兴之前无意中所说的太阳是地球的一百倍,地球是月亮的四倍,到底是如何得知的?

如何得知?朱永兴也说不上来,而且他说的也不是特别准确,一百零九倍反正是没记住,反正这个误差也不是很大。

朱永兴不好作正面回答,便“王顾左右而言他”,敷衍着将这个天文迷打发走了。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现代教育只能教出自己这样的家伙。看似什么都懂一点,可深究起来,又是什么都不懂。朱永兴望着方以智远去的背影,很是有些汗颜。

汗颜了那么一会儿,朱永兴又思索起缅甸方面的情况来。从历史上看,缅甸对于永历君臣的处置相当令人费解。

李定国和白文选,以及高文贵、吴子圣,都曾领军入缅接驾。缅方与明军刀兵相见,屡遭挫败,但就是羁押着永历君臣不放。而等到清廷索要永历君臣时,缅王莽达又以“不义”之名加以拒绝。正因为如此。才招致了群臣的不满,使其弟莽白能够发动政变而上台。之后,是新缅王莽白改变政策,交出永历以求平安。

为什么会这样呢?朱永兴有些不明白缅王莽达的心理。对于接驾出缅,朱永兴本着能不战便不战的原则。等到彻底击败满清之后再算总账。但对于缅方能否将王驾送出,他心中并无把握。

奇货可居?在自己已经登基即位,中国已立新皇的情况下,永历的这种作用大大降低,缅人应该清楚。而南明已经拥有半壁河山,复兴之势已成。缅人也没有了在明清两面观望的理由,还会冒着开罪于南明实际统治者的风险,而困着永历不放吗?

………………

海平稳,安谧,让人觉得懒洋洋的。象是一匹与天空浑成一体。然而比天的蓝更深、更亮也更纯的绸缎。隐隐约约象是看到了绸缎的摆拂,看到了在笔直的水平线上下时隐时现、时聚时合的曲线,看到了昙花一现的生生灭灭的雪白浪花。

“皇明已中兴矣?”观望着这平静的大海,朱之瑜的心情却是激动难平,反复思索着,总是有些不敢相信。

若说朱之瑜,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可要说到朱舜水。那可是历史上的名人。

永历十五年(

状态提示: 第七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七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2/3) 返回《逆流伐清》目录下一页:第七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2/3)(快捷键→)

推荐阅读天道天骄五仙门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仙笼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山河志异你们修仙,我种田修罗武神光阴之外百炼飞升录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